
参考消息网9月22日报道巴基斯坦《国民报》网站9月21日刊登题为《伊斯兰堡战略研究所发布新书<巴基斯坦与中国:民心相通之路>》的报道,报道编译如下:
伊斯兰堡战略研究所中巴研究中心在当地举办了最新著作《巴基斯坦与中国:民心相通之路》的发布仪式。
伊斯兰堡战略研究所所长苏海尔·马哈茂德在欢迎辞中表示,巴中关系基于相互尊重、战略互信以及在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的相互支持,是“国家间关系中的独特范例”。
他强调,这种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已历经70余年地区与全球格局变迁的考验,至今仍是维护地区及更广泛区域和平、稳定与发展的积极力量。他指出,该书的发布兼具时效性与重要意义。
尽管“中巴经济走廊”与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已强化了两国在经济与基础设施领域的
互联互通,但人文与文化层面的联通才是确保两国关系世代延续的关键。他提到,该书聚焦公共外交、文化交流、学术合作、旅游及软实力等需系统性加强的领域,作出了富有价值的贡献。
谈及近期通过的中巴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(2025—2029年),马哈茂德指出,计划中专门阐述了人文交流与合作内容。他表示,这体现了两国高层的共识,即持久的友谊依赖于社会、文化与学术层面的联结。展望未来,他提议,在2026年巴中建交75周年之际,在上述领域推出专项举措,吸引青年、学生、艺术家、媒体从业者及智库机构广泛参与。他还建议双方深化合作,借鉴中国在体育领域、文明与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丰富经验。
展开剩余57%最后,他强调签证便利化与空中互联互通升级对深化民间往来的重要性。巴基斯坦前驻华大使莫因·哈克强调,巴中关系是巴基斯坦外交政策的基石。他提到中国人民对巴基斯坦有深厚的友好情谊与尊重,并指出了加强人文联系的五大优先领域:文明联结、文化交流、经济伙伴关系、技术合作及旅游发展。他特别强调了犍陀罗艺术展等项目的作用,同时提议在各省建立联合信息技术园区,并推出团体旅游项目。
巴赫里亚大学高级副教授哈桑·达乌德·巴特指出,该书的发布恰逢“中巴经济走廊”进入第二阶段,此阶段的显著特征是两国在机构与社会层面的联结不断深化。他强调,民间互动是可持续伙伴关系的核心,并高度评价该书在展现文化、教育与社会领域成果方面的贡献。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助理教授松杜丝·穆斯塔基姆强调,教育、文化、媒体与旅游是深化民间联系的关键,她呼吁巴基斯坦加强在电影与数字媒体领域的影响力。
巴基斯坦前驻华大使马苏德·哈立德对书中纳入海洋旅游与蓝色经济等主题表示赞赏,他提到,通过与中国合作,巴基斯坦每年有望从旅游业中获得高达15亿美元的收入。
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徐航天提到,中巴文化与教育交流日益密切,10年来,中巴友好城市从8对增至19对,巴基斯坦在华留学生数量几乎翻了一番。他强调媒体、旅游与青年参与的重要性。他重申,中国致力于加强中巴民间联系,包括增加直飞航线等新举措。
此前,伊斯兰堡战略研究所中巴研究中心主任塔拉特·沙比尔指出,该书聚焦于巴中关系中常受忽视的民间交往。
通过关注教育、旅游、文化交流、媒体合作与软实力,该书展现了人文共鸣与文化共情如何维系两国伙伴关系。(编译/杨柯)
7月30日,在重庆市渝中区,巴基斯坦留学生到李子坝参观。(新华社)
发布于:北京市冠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